寧做螞蟻腿,不學麻雀嘴,背後的道理耐人尋味

世界上有一條很長很美的路,

叫做夢想。

還有一堵很高很硬的牆,

叫做現實。

翻越那堵牆,叫做堅持。

推到那堵牆,叫做突破。

堅定不移的過程,叫做定力。

不忘初心的努力,叫做信念。

----自悟

16106775723090.jpg

 

嘰嘰喳喳有時是聒器,"螞蟻搬家"永遠是王道。有句俗語說得好:寧做螞蟻腿,不學麻雀嘴。

1610677575248.jpg

 

也如常言道"光說不練假把式,光練不說傻把式。"意思是幹活的時候只知道說空話,自己有多麼多麼厲害,卻不動手親自去干,一看就是假的。

愚公如果只說"我要移山,我要移山",恐怕那座山到現在還堆著。這就是行動的力量。說和做是兩種不同的行為方式,說比做容易,這就相當於吃一頓飯比做一頓飯容易,看一篇文章比寫一篇文章容易;說,只會產生些"理論性"的力量,做,才會產生實際效益。

一切事情不落實到行動上,那事情永遠解決不了。要想取得成功,就要時刻記住這句話:寧做媽蟻腿,不學麻雀嘴。

16106775785169.jpg

 

01

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群人,說起來頭頭是道,燦爛無比,但做起來一塌糊塗,毫無績效。

麻雀整天嘰嘰喳喳,但它只能從一個樹枝上飛到另一個樹枝上,吃飽了沒事幹叫喚。螞蟻默默無聞,卻永遠在往洞里搬東西——據說螞蟻是能夠以自身體重搬起最大重量的動物。

我們要向螞蟻學習,而不能學麻雀。生活中很多人不乏夢想,有一個精巧的構思,有一個美好的規劃,但我們不能只在那兒說夢想,需要邁開行動的步伐。人類因夢想而偉大,但需要邁開行動的步伐才有意義,我們從來沒見過一個只說夢想而變得偉大的人物。夢想不付諸實踐,只是夢,實質上和一無所有是沒有什麼區別的。

這就是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。據查,"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"這句話是列寧說的。英文翻譯是Don't be a giant of language, a dwarf of action.跟這句話相類似的,列寧還說過: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。我覺得,後來這一句,更有列寧味,更符合列寧主義。

有一種積極叫"口頭積極"。據2019年2月21日中國青年報報道:日前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30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66.1%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是"口頭積極者"。78.1%的受訪青年表示周圍"口頭積極者"多,其中21.7%直言非常多。進一步分析發現,男性受訪青年中的"口頭積極者"(68.1%)比女性(63.2%)更多。

其實,相關的調查,英國《每日郵報》2007年就做過了。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說,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理查德·懷斯曼追蹤調查了3000名志願者2007年將"新年決心"付諸實踐的具體情況。

在去年年初,這些志願者當中,有52%的人對自己的決心表現得非常堅定,認為自己一定會實現;但到了年底"總結陳詞"的時候,實際上只有12%的人說到做到,另外絕大部分人都對自己的"放棄"表示無可奈何。

16106775802244.jpg

 

用網路上流行的"間接性躊躇滿志,持續性混吃等死"來形容也最合適不過。有些人,立目標的時候、講大話的時候,慷慨激昂、鬥志昂揚、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,成天誇誇其談,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,但是真正到落實的時候,卻是"雷聲大雨點小",虎頭蛇尾,甚至是虎頭無尾。

目標再偉大,計劃再周全,落實不到位都只是空中樓閣,海市蜃樓,不是現實太骨感,是你根本就沒全力以赴過!

在一個老鼠洞里,一個老鼠家族正在召開會議,討論該如何提前發現愛搞偷襲的貓。

不一會兒,一隻小老鼠想出一個好辦法——在黑貓的脖子上掛一隻鈴鐺。

話一說完,大家齊聲說好,但接下來卻都沉默了。

因為沒有一隻老鼠敢去掛上這個鈴鐺。

16106775802016.jpg

 

有時候瞎說是一件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了——他沒有風險,不需要膽量,不受約束。

無論想要什麼樣子的結果,都可以通過語言說出來,但是真正能做的卻寥寥無幾。

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:計劃是行動的前提,執行才是行動的真諦。

任何一項周密的計劃,如果沒有了執行力,就只能是水中月、霧中花,看起來很美,實則不堪一擊。

羅傑·馮·歐克也曾說: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。

與經濟法則"邊際效用遞減法則"相似的還有"熱情遞減法則"。當一個行為成為一個習慣時,你會變得沒有剛開始那麼情緒高漲,甚至開始感覺乏味無趣,最終完全喪失動力。

16106775827967.jpg

 

02

張良,一個傳奇的名字,在幾千年來的中華大地上,他是智慧的象徵。後世那些有志於成為帝王師的人物,內心深處,無一不以張良自詡。有人說,張良就是只靠嘴皮子功夫而名垂千古的。但我們要知道,"運籌於帷幄之間,決勝於千里之外"本身就是一種思維實踐,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。說話本身也是一種活動,關鍵是你說的話要有價值。"理論"本身也是威力無窮的,提出理論的過程就是一種實踐。

張良從來沒有說"我要運籌於帷幄之間,決勝於千里之外",而是他在說話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。

張良像是一本書,每一次讀他的傳記,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讓他名揚千古的,是他的過人謀略。讓他萬世仰慕的,是他的處世智慧。而我從中讀到的,卻是一個熱血青年的成長,家國情懷的深華。

牛頓也沒有說我要發明萬有引力定律,成為大科學家,而是他在提出了這些偉大理論之後成為了大科學家。愛因斯坦也一樣,通過長期的思索,淌過漫漫的思維海洋,提出了"相對論",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。

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,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光,無論是在過去、現在還是將來,都凝聚著人們最美好的經歷和心愿。

 孫康匡衡借光苦讀,蘇秦孫敬懸樑刺股,越王勾踐卧薪嘗膽.....眾多的仁人志士穿越歲月的隧道,在黑暗中微笑前行,為了夢想不知疲倦地被奔跑。

那些比你走得遠的人,並不是聰慧,而是每天多走了一點,已經經過了實踐,早已像螞蟻一樣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學習實踐。我們要像螞蟻一樣去實實在在做些事情,世間任何事情,不落實到實質處,都不會產生結果,腳踏實地才最有力量。

16106775824679.jpg

 

03

愛默生說:"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,誰沒有空想過?誰沒有幻想過?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誌。但是我的青年朋友請記住,人總歸是要長大的。天地如此廣闊,世界如此美好,你需要的不僅是一雙幻想的翅膀,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!"做一百個決定不如一個行動;不要只想著採取行動,而是要採取"正確的行動"!德魯克說:"管理是一種實踐,行動大於知識。"

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說道:"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層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"春秋時期,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,提出了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:"處理問題要在它未發生前,治理國家要在未亂之前。合抱的大樹是細小的幼苗長成的,九層的高台是一筐筐泥土砌成的,千里的行程不管多難,多崎嶇都是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的。"

作家冰心說:言論的花兒開的愈大,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。想什麼就去做,做了,無論結果好與壞,無論成功與失敗,都是努力了,實踐了,爭取了,歷練了。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空談。

16106775821197.jpg

 

可以說"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"很大程度上是執行力,自控力不足的反應。習慣養成、淬鍊意志力,從堅持微習慣開始。微習慣越小,抵觸情緒就越弱,執行的阻力就越小,行動的成本就越低。

從前有兩個和尚,一個叫"高僧",一個叫"低僧",他們都要說去雲遊。低僧說走就走,他拿上碗,拄個杖子,上路了。高僧說要去雲遊,得準備準備,他害怕盤纏不夠,想多準備點錢;害怕得病,得準備齊全葯;害怕路途遙遠,還想準備一匹馬,至少是幾雙好鞋;又害怕自己身體不夠好,每天坐在寺院前的檯子上說要鍛煉鍛煉。

十年過去了,低僧雲遊回來了,他已經看過了很多名山大川,江河湖海,僧侶經卷。高僧每天都說自己要去雲遊,但一直還沒準備好。寧做媽蟻腿,不學麻雀嘴。不怕慢,就怕不幹。

16106775848521.jpg

 

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人的生活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時時闖入你我的生活。

捫心自問,我們哪一個人對理想不曾有過勾畫,而現實的生活總不能讓人滿足,風景總在別處。使得大部分人都無形中作了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,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生活的悲情幽默。

人生永遠不會嫌棄你有太晚的開始,它只怨你是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。哪怕覺得開始很難,也要選擇行動,做起來,才是人生開啟新篇章的第一步!

張鈞甯在一次採訪中說:"在你猶豫要不要去運動的時候,你先穿上鞋跑下樓,這樣當你還沒做好決定的時候,可能已經跑完回來了"。

所以,當你用行動跨出一小步之後,你會發現,"去做"並沒有那麼難,慢慢地,你就是行動上的巨人了。

三毛曾說:"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。"現實中,聰明人的主意從來不缺,缺的就是執行力。

真正優秀的人未必有高於強人的天賦,但他一定擁有強大的執行力。

王健林說:執行力的重要性就如《漢書·賈誼傳》中說的一樣,要做到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一樣。

執行力,才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。

行動,就是最好的消化法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。"行勝於言","我們都在努力奔跑,我們都是追夢人",行動起來吧,未來才會更美好!